造梦人

在看到这篇有关S别洛夫自传中康德拉辛的翻译章节之初就很想说说这件事,但因为排了很多作业,所以到现在才静下来。

目前还并没有到能够对S别洛夫对康老师的所有评价做一个综合性观感的总结的阶段,但对其中有关“列宁格勒篮球学校”这件事情感触颇多。

本命是搞蹴鞠的,在他刚退役的时候就不希望他走俱乐部或者国家队教练这条路,因为他也是骑鹿长大的那种接地的娃,绝大多数靠技能点吸引同伴和后辈的崇拜,和教练相处很容易玻璃心(牵扯到派不派他这样有能力的人上场,上场几分钟之类的问题),搞人际关系的能力更是糟糕。对于他这种性格,我自己也是觉得能去给呆梨的足球学校里面教教小朋友、发光发热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退役之后真拿到了一份官职,主要负责青少年业余足球工作。从整体上来说这个官职对他寄予的希望和安排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官职本身的局限和他个人太过于理想化的计划还是有很大冲突的。据说他提过一份长达900页的发展计划报告但始终没有受到上头的反馈,我记得上头的说法是这份报告当中所提出的经费开支太过于不切实际。因为这种理念冲突本命主动辞掉了这份官职,现在也一直没有真正再致力于一项稳定的,面向呆梨青训或者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事业。

作为粉丝来说,我觉得事情走到这一步是非常可惜的。他自己空有一身本领但不能为培养后备人才做一些贡献——同时,因为想到本命这段经历,愈发觉得致力于青少年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的康老师是多么得不容易。

在S别洛夫提到的这段里面,“列宁格勒篮球学校”本质上只有康德拉辛一个人,他从人才选拔开始,发现优秀的青少年,说服他们的家人,把他们集合起来训练,太年轻的孩子比如像当时的萨沙那样,他还必须巨细靡遗地照顾他们的起居。

青训和成年后的俱乐部队、国家队差别太大了。很多养甜菜的会更有感触,曾经看好的ABCDE,有几个能在一线俱乐部踢上绝对主力,有几个能被国家队教练选进大名单里面。青训是没有荣誉保障的一个项目,是没有可能马上见到回报的一个项目,没有必然能够获得的名与利。也可以说青训项目本身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的观念,在你挖掘和培养的时候你可能希望所有这些小孩子将来都能成才,而真正能脱颖而出就会受到太多现实因素的影响,际遇、选择、自我提高。很多人未必能理解这种单向不计成本的付出,也并不能够理解康老师在得不到任何支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在坚持。但康老师硬是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坚韧不拔地信念,一直(长期)坚持着为国家篮球发觉和培养下一代的人才;他没有在这些挖掘和培养的道路上祈求任何回报,也并不在意这些新一代的人才今后是会加入到自己的俱乐部还是去了其他地方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怀着对篮球单纯的赤诚以及对某一单一事物钻研挖掘的热情恐怕也很难办到。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康老师自己的个性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与此同时,可能因为把自己的位置更多地摆在康老师的粉丝这一侧,也非常感激/感动于在康老师周围能有S别洛夫这样的球员看到了并高度赞扬了康老师对于青少年事业的付出,也能够理解他所为之奋斗的孤绝的事业。

p.s.:我知道在学员流动的过程中也是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例如夫人提到与塔拉卡诺夫之间的过往。但这些我觉得是属于双方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处理好所产生的。康老师有其他转去中陆发展得还不错但也仍然十分敬爱他的学生。总体来说人的迁移是有往上发展和为生存着想的无可奈何,但从康老师这方面来说也只能接受并祝福而不是对他们都充满了仇怨。